还在说“癌症患者”吗?你out啦!
◆ ◆ ◆ ◆
还在说“癌症患者”吗?
你out啦!
编译:Amanda
微信号:Joy181
医药研发社交平台翻译志愿者联盟现有40位成员
◆ ◆ ◆ ◆
曾几何时,癌症变得无所不在,亲戚、朋友、同事、同学、邻居…… 在认识的人中总有人得癌症的消息。癌症的确是国人面临最大的健康问题之一, 平均每天超过7500人因癌症去世。再加上媒体的渲染,“癌症患者”、“某某与癌症斗争多年后去世”这样的语句,更加重了大众谈癌色变的心态。其实,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,很多癌症慢性病化,与癌共生可以是常态。用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可以通过以敏感及负责任的方式沟通癌症,不使用及少使用污名化用词,多使用中性及正面用语。对癌症态度一点一滴的改变,从用词开始。
2017年1月17日,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癌症研究所(以下简称新州癌症研究所)在其官网上发表了“癌症沟通用语指引”,我们编译了其中跟我国国情适宜与相关的部分,方便大家阅读。
新州癌症研究所提供以下指引,帮助媒体使用支持癌症人群的语言,用于指导媒体以敏感及负责任的方式报道癌症。
本套指引亦提供癌症筛查或预防癌症支持举措相关信息,建议媒体引用,帮助改善癌症结局。
这些指引整合了癌症人群、其家人及新州临床医师的反馈。
癌症用语
被诊断为癌症对任何人都极具挑战,它标志着个人及亲友癌症旅程的开始。目前使用的很多癌症用语同样让人不安,可使癌症负面标签化、污名化或给受众误传递癌症旅程信息。因此,新州癌症研究所改进了部分术语的使用,并鼓励写作和报道癌症的相关人员做同样的改进。
从“癌症患者”到“癌症人群”
癌症是一种私人体验。每一个诊断都不同,每一段癌症旅程也不同,正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一样。诊断为癌症并不意味着一个“人”从此变成“患者”- 很多与癌共生人士过着有意义的生活,只需间歇进行抗癌治疗。
“癌症患者”只适宜正在进行治疗的情况。其它情况建议用“癌症人群/人士”描述。
从“抗争性语言”到“癌症旅程”
大多数媒体报道癌症人群的个人经历时会提到他们跟癌症的“抗争”。自从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告“向癌症宣战”以来,这成为媒体报道癌症的普遍方式。但现在我们知道,癌症并不是一场非赢即输的战役,因此这样的类比并不准确或适当。
我们建议避免类似的用语。可用如下用语取而代之:
癌症诊断
癌症旅程
癌症经历
因某一特定癌症去世
请勿用:
✘ 患者(除非是在医院或临床状态的上下文)
✘ 癌症遇难者
✘ 癌症受害者
✘ 与癌症抗争;与癌症长期抗争后去世
✘ 与癌症斗争;与癌症长期斗争后去世
✘ “痊愈”(由于每个癌症及每个人的康复时间不同,因此建议避免使用这个词)
可使用:
✔ 癌症人群
✔ 与癌共生人群
✔ 受癌症影响人群
✔ 与癌共生及癌症恢复之后人群
✔ 尽管有癌症仍然努力生活的人群
✔ 有癌症经历的人群
✔ 被癌症改变生命的人群
✔ 被癌症触摸生命的人群
✔ 照顾有癌症人士的陪护人员/人群
正面信息
当描述以下癌症时,如包含下述内容,媒体可为他们的读者/观众/听众提供正面行动信息,帮助改善这些癌症的结局。
直肠癌 – 50岁以上人群应每两年检查一次。
乳腺癌 – 为及早发现,建议50-74岁女性每两年进行一次乳腺x-光检查。
宫颈癌 –宫颈涂片检查可预防90%的宫颈癌。因此,不论是否打过宫颈癌疫苗,18-70岁女性都应常规进行此检查。
肺癌 – 若出现以下症状:咳嗽超过三周、咳嗽症状随时间改变、或咳血,应要求医生进行胸部x光片检查。
生活方式/风险因素
太阳 - 当报道高温或户外活动时,建议媒体通过鼓励人们寻找阴凉处,涂防晒霜和穿防护性着装,加强公众防紫外线的意识。
资料来源:
(1) https://www.cancerinstitute.org.au/about-us/Media/Writing-about-cancer-guidelines
© State of New South Wales (Cancer Institute NSW). For current information go to www.cancerinstitute.org.au
(2) http://pressroom.cancer.org/China2015
请点击这里,阅读我们的重要声明和联系方式。
点击下方【阅读原文】查看精彩内容!